泉州工会:全力打造网上工会智慧服务新模式

    浏览次数: 1284    手机阅读和分享

“从职工入会、签订劳动合同,到学习练兵、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再到青年职工联谊交友、子女就学、课后服务、困难帮扶、医疗互助、法律维权,以及衣食住行各项优惠服务,应有尽有……”国庆后,伴随着在全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提升、大走访、大帮扶”系列活动,福建泉州网上工会平台2.0版全新上线,立即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捧,大量“工粉”纷纷下载。改版升级后的“泉工e家”手机客户端、新开通的微信服务号,让广大职工体验到了“指尖”上的工会服务,零距离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当前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职工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职工聚焦在网上、活动在网上。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崛起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福建省泉州市,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在这片富有“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拼搏创新精神的沃土上,作为200多万名职工的“娘家人”,泉州工会人始终秉承着“敢拼、爱拼、善拼”的侨乡基因,以永不止步、永不懈怠、勇争第一的精神活跃在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奋力开创了多项全国先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州工会发展模式。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为了破解工会工作的新难点、解决职工的新痛点,去年以来,泉州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工作导向,不断拓展服务手段、载体,通过微信、APP、网站等新媒体直接与职工面对面、点对点,把党的关怀和工会的温暖带给每一名工会会员,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茂泉介绍,将“互联网+”思维与线下工会业务相融合,着力推进网上工会建设,让广大职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泉州工会在改革创新路上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顺势而为:呼应职工美好生活“新向往”

更可靠的就业保障、更美好的工作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职工群众有所呼,工会组织必有所应。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改革”始终是泉州工会工作中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切实按照《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精神要求,把推进网上工会建设作为深化工会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

——工会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群团组织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综合运用维权热线和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上引导和动员,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将工会搬到网上,这是工会人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全总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如何进一步深化工会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职工?加快推进网上工会建设,打造一个网上网下互相融合的“职工家园”迫在眉睫。泉州工会进一步更新网上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把实施工会“互联网+”作为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提高服务引领职工能力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大做强网上工会,真正畅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服务职工的痛点思维。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职工队伍在流动变化,仅靠传统的组织手段,工会对职工逐步出现了“找不着、粘不牢、记不住、帮不动”的问题。互联网影响了职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职工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而工会网上服务职工内容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存在差距,仍面临网络覆盖不够、服务手段不足、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作为200多万名职工的“娘家人”,泉州工会如何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建设一个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职工需求的“职工之家”?这是新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一个新命题。为此,泉州工会顺应工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回应职工群众的新需求,利用劳动关系三方联合接访、送文化进企业、网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找准工会工作中的新难点,摸清职工群众的新痛点,把“职工满意不满意、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衡量工会工作成败的标准。

——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工会改革,就是要接通与职工群众紧密联系的这根“地线”,工作重心必须向下。重心向下,切入点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网上工会建设实质是“工会上网”,旨在通过网络手段,以主责主业意识和互联网思维推进工会“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达到密切联系服务职工的目标。近年来,泉州工会依托350多家职工服务中心(站),职工就业、法律咨询、子女就学、医疗互助、劳资纠纷等棘手难题在基层得到解决……“一线工作法”、服务窗口前移、错峰服务,是泉州工会在服务职工中总结的“法宝”,也是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职能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工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泉州工会将服务职工的手段和方式从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网上工会服务职工大平台,构建与职工紧密互动、心连心的服务工作新机制。(转自中工网)

上一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和谐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王娇萍:开启中国工运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