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阵地建到职工身边,把服务送到职工手中”-探访通州区工会“四助一中心”帮扶服务模式
信息日期: 2013/2/18 浏览次数: 3223
手机阅读和分享
“我老公患脑瘤4年多了,现在日子有点难过,你们能否帮我一把?”日前,记者走进南通市通州区辖内的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工服务中心,正好看到诚信氨基酸有限公司职工单美玲正在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倾诉心中的苦恼。
“我们先把你家的情况登记下来,明天就到你家看一下,能帮肯定会帮的。”工作人员一边办理受理登记表,一边安慰她并作出承诺。
原通州纺织厂职工陈坚2003年下岗后,一直没找到称心的工作,当天他也找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登记他的情况后,表示一找到适合岗位马上就告诉他。
在中心采访期间,记者看到先后有6名职工到中心来求职、申请生活援助或进行法律咨询。
“把阵地建到职工身边,把服务送到职工手中。”通州区总主席曹华说,目前全区像这样的职工服务中心已遍布各镇和大型企业。自去年以来,该区工会全面构建服务职工“四助一中心”模式,大力建设乡镇、开发区和规模企业职工服务中心,并以此为载体把工会帮扶服务工作向镇村企业和社区职工身边延伸拓展,真正实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
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和能量
作为城市化较早较快的地区,通州工会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得也较早。早在2001年,该区就建立了区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信访接待、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生活救助、助医助学、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窗口式的帮扶服务。2008年,区总又投资80多万元对中心进行改造升级,购置了电子屏、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帮扶工作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同时,配强人力服务力量,积极彰显服务作为,随时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和能量。
去年春节前,河南籍农民工卢俊杰等8人代表112名农民工来到帮扶中心,反映他们在区内某建筑公司打工因工资被拖欠没法回家过年。接到反映后,中心立即派人赶到该建筑公司所在地,联手镇工会与公司交涉协调,最终迫使该公司在节前兑付了194万元工资拖欠款,还补贴3500元路费,让农民工们包车回家过节。
不仅如此,从2000年开始,区总困难职工服务中心联手8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党员干部开展了与困难职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目前,参与结对活动的党员干部与全区438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四轮结对帮扶,累计为困难职工募集资金560多万元,捐赠价值230多万元的慰问品,联系落实341人就业。
在此同时,中心还通过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每年都成功介绍1000名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并坚持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把阵地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和企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进程加快,工会工作区域已从过去的城镇扩展到乡村;服务对象已由过去的城镇职工拓展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尤其是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了职工队伍、思想的转型和变化,对工会工作内容带来了革新和丰富。
“新形势下的工会帮扶服务工作理念和模式必须也要与时俱进、转型升级,首先是要把阵地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和企业。”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和思考后,区总一班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随后,区总下发了《关于构建“四助一中心”模式,切实做好职工帮扶服务工作的意见》。去年4月,区总职工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增配了5个专项编制,将帮扶服务对象拓展到所有职工。在此基础上,区总又在开发区、乡镇和规模企业建立职工服务中心或职工服务工作站,并于去年8月中旬统一挂牌。
“有了阵地后,可以更多地增加职工对工会的感受度,工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比以前强多了。”川姜镇工会副主席陈雄亮翻开服务日记告诉记者,川姜镇的职工服务中心原来与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合署服务,中心开门服务一段时间以来,接到最多的是职工的生活和就业求助,其次是法律咨询。他透露,不久新的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将建成,到时这边就转为独立的职工服务中心。区总副主席王美霞告诉记者,“川姜模式”在通州镇级职工服务中心中具有代表性。对那些不能一步到位独立建立职工服务中心的镇,区总鼓励和支持他们把职工服务中心设在便民服务中心内,可与劳动保障窗口合署服务,工作人员一般聘请劳动保障或民政窗口的代表兼职,但人员必须经区总统一组织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经费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来筹措:本级政府支持一点,区总下拨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同时,区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规模企业建立独立的职工服务工作站。目前,区内已有20多家企业建成了职工服务工作站。
开展“四助”活动实打实服务职工
有了阵地后,通州区总组织开展以“家庭助困、重症助医、子女助学、劳模助难”为内容的“四助”活动,实打实服务职工。
“‘四助’涵盖了工会宣教、保障、经济技术、劳模等职能和服务工作的内容,是整个工会工作的抓手和载体。”曹华说,“四助一中心”倒逼着各级工会把工作的重心和重点都放到了职工身上,使得他们成天跟着职工走,一切围着职工转。为此,区、镇、企业三级职工服务中心都建立健全了职工档案,重点对全区1100名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帮扶。
目前,三级中心都组织开展了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就业指导等,去年以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2000多人次,免费培训200多人次,帮助26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此外,三级中心还开通了12351维权热线电话,健全职工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实行全天候服务,“一站式”到底;建立起了“4+1”职工权益维护监督员队伍,及时为职工释疑解难,提供维权服务。去年来,三级中心共接待职工上访380多人次,参与工伤事故处理50多起,为工伤职工追偿工伤待遇400多万元,为农民工追讨工资200多万元。
去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艳专程视察调研了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工服务中心,并对通州区工会“四助一中心”帮扶服务模式作出批示,认为“通州区总工会‘四助一中心’很好,是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
基层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为职工维权,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有利于提高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上一篇: 扬州工资协商成效列入党政目标管理考评依据
下一篇: 晋江34家企业设立“员工关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