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人报:张家港市总:硬招实策高质量推进产改落地见效(2020年12月15日)
信息日期: 2020/12/16 浏览次数: 2623
手机阅读和分享
12月2日,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苏州张家港职工文体中心举行。全国劳模、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用朴实的语言分享自己奋斗故事,弘扬劳模精神。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和凝聚产业工人队伍的智慧和力量,是张家港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改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自产改启动以来,张家港市总工会在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权益维护上出实招、用实策,持续推进产改工作求实功、见实效。
党建带工建汇聚产改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改革始终的第一要求。”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表示,产改工作开展以来,沙钢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在党总支和分工会中推行交叉任职,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今年4月下旬开始,沙钢开展2019年度集团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在集团内举办宣讲17场,还走进沙洲职业工学院、张家港冶金工业园、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等学校、企业,掀起一股“学习劳模精神、争当精益工匠”的热潮。集团还将创建以优秀党员、劳模为代表的劳模工作室党小组,立足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建设具有沙钢特色的基层党工组织。
以党建带工建汇聚力量推进产改,是苏州市张家港市总工会推进产改工作的重要一招。
该市总在全市推动建立41个区域党群工作站,建立单独基层工会组织2800多家,村社区工会覆盖企业15400多家,完善镇、村、企“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扩大党工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在车间、班组以及产业链上培育新建陶氏化学“红色分子链”、海狮机械“技术攻关”等“行动支部”100个。推进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工程,全市3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化合作计划,推出“智慧电网”“优粮润众”“惠农邮路”等一批创新品牌。
与此同时,组织寻找“最美劳动者”、评选“最美职工”等活动,发布季度榜单12期计120人,评出年度人物30名,“最美抗疫卫士”15名、提名奖15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劳模精神百场讲坛”、“追梦学堂”等活动,讲好一线产业工人的先进事迹,传递榜样力量。增加在“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及劳动模范中的名额比例。目前,市人大代表中有工人和专技人员107名,占代表总数的32%;市政协委员中一线职工140名,占委员总数的42%;市十二次工会代表大会一线职工代表由上届的30名增至80名,其中农民工代表20名;市劳模评选中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比例达到55%;切实提升产业工人地位。
构建技能形成体系,促进职工素质提升
索尔维(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历时2年,将企业高中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从60%提升到84%。
两年前公司刚被收购时,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学历普遍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为此,公司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与张家港开放大学合作实施中专班培训计划,帮助职工实现学历普遍提升。此外,公司还实施NEW项目主管培训、研究生培养计划、一线主管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每年人均培训超70小时,促进企业技能人才队伍迅速成长壮大。
“今年集团的技能竞赛项目增加到12项,覆盖炼铁、炼钢、轧钢、行车工等主要工种所有岗位的所有职工。还实行一系列激励政策,将技能比武成绩与年终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激发职工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 沙钢集团热处理车间的顾卫东就是技能竞赛造就的明星。他不断参与公司技能比武和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申请发明专利,接连荣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张家港市总着力构建起技能形成体系,加大技能导向激励力度,促进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质。
去年初,市总对照产改要求,实施《张家港市职工素质提升“普工英计划”(2019—2023)》,投入引导资金1000万元,深入推进“思想领航”、“精工名匠”、“关爱护航”三大工程,打造“普工英”品牌。目前,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53项、劳动技能竞赛203项、文体才艺培训399次,参与职工18.7万人次。
他们还设立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打造“行行出状元”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已连续举办七届,近3000名职工通过选拔进入决赛,决出“技能状元”74名;探索“先培育后竞赛再晋升”的“链式”体系,组织“状元带高徒”结对活动;联合市科协开展“智慧蓝领”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培育“工人科技之星”团体及个人136个,评选“十佳职工科技创新之星”“十大职工科技创新金点子”各20个,帮助59个企业及个人申请“工会创业贷”低息贷款226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鼓励支持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市总还依托“工学一体化”“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实行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比例将达28%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将达33%以上。
优化服务,让产业工人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公司设立幼托班和晚托班,负责100多名学龄前儿童、在学儿童的看管和辅导,彻底消除女工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安心工作。”沙钢集团钢板总厂管理员顾勤学表示,作为女职工,孩子是每一位妈妈最大的牵挂。一线操作工、行车工是三班作业,常常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有人管、有人带成了大家最热切的期望。随着产改工作的推进,公司及时开设托管班实惠又暖心。
张家港市普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实施“心与心交流会”机制,当有职工思想状况出现异常时,公司工会及时与其谈心谈话,了解原因,改进企业管理,帮助解决困难;新建“职工之家”,成立普坤纺织志愿者服务队,每逢周五、周六开放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丰富职工子女周末生活;为外来职工创建积分平台,帮助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为了让产业工人更多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张家港市总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创建,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市2360多家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2280多家单位实行厂务公开,涌现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529家、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30家。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产业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职工劳动报酬增长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目前,全市独立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一合同三协议”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
市总还投资新建市职工文体中心,大力推进各类特色服务阵地建设,建设安康驿站100个、妈妈驿站68个,指导102家非公企业建成模范职工之家。着力构建“智慧工会”网络,探索涵盖“衣、食、住、行、学、游、娱、医”等领域的关爱普惠项目,在全市签约361个会员特约服务单位(点),开展网上普惠活动,让广大产业工人享受越来越多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