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工匠精神|泮延镇:手里有团“火” 焊接“工匠心”(2020年6月5日)

    浏览次数: 5899    手机阅读和分享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要把电焊手艺学好、学精,凭技术吃饭,而且要干出点名堂来。”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工段长泮延镇靠着这个信念,从18岁的青葱少年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把一件众人眼中看似枯燥的工作干出了名堂,在激扬的焊花中挥洒着青春汗水。

泮延镇正在车间里进行焊接作业

手里有“火”,焊出名堂

走进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时传来一阵阵电焊声,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只见泮延镇穿着工作服,一手拿着防护罩,一手拿着焊枪,对容器进行焊接。他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焊枪喷出的红色焊花,发出了有节奏的“滋滋”声响。

“焊工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虽然室外气温并不算高,但在这个车间里,焊枪一喷出焊花,就能瞬间将温度提高不少。为了避免被烫伤,焊工们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即便如此,烫伤的情况仍在所难免。

2003年,18岁的泮延镇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从山东省聊城市来到张家港市,成为了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自此,焊枪、防护罩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2005年8月,企业要为广东省潮州电厂赶制一批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所需的高等材质产品。因为焊接工艺的需要,每一个产品都必须在200℃以上环境下完成焊接操作,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我们整整干了15天,又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干一会儿就全身是汗,但是最后能够高标准交货,大家心里都是很开心的。”泮延镇说,他的手臂上现在还有不少疤痕,都是被焊接时溅出来的火星烫伤的,尽管电焊工的岗位十分辛苦,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别人眼中的“苦活”,泮延镇却干出了一番名堂。刚参加工作时,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中,他都早早地起床,阅读专业书籍,苦练操作要领。培训结束后,公司为他安排了帮带师傅。每天,他都提前上班,把各类工具准备好,看到师傅进行焊接作业,就悄悄站在一边,目不转睛看着师傅操作。下班后,他还继续留在车间琢磨。凭着对电焊工作的热爱,泮延镇很快进入状态,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仰焊、立焊、平焊……这些都难不倒他。泮延镇越干越精,越干越有激情。最后,经他焊接完成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总是在公司内名列前茅。

斩获殊荣,初心不忘

甘于吃苦耐劳,更乐于开拓创新,他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变革。2009年,为了产品制造需要,申港锅炉添置了一台大管座的马鞍型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程序复杂。泮延镇主动接受任务,不断请教,查看资料,反复揣摩,调整数据,研究总结,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该设备的操作技能,原来4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焊接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检验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向高水平的同行取经,2012年,他报名参加了“江苏省第一届技能状元大赛苏州地区选拔赛”。备战比赛时,每天下班后,他在企业试验室里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反复进行焊接操作,并大量翻阅专业书籍。这次“小试牛刀”,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2013年,他又先后获得张家港市首届“行行出状元”技能大赛专业组第一名、第一届“苏州技能状元大赛”企业职工组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019年,被评为“苏州时代工匠”。2020年5月,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泮延镇个人电焊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他坚守电焊事业的丰厚回报。

泮延镇(左)与工友讨论问题

劳模使命,匠心榜样

有人问泮延镇,怎么35岁就能有这么多荣誉?他说:“其实,比我优秀的人有很多,只是我更有耐心。在工作中,只要用心,耐得住枯燥,经得住考验,时间总会给出一个最佳答案。”

“我觉得,优秀的工匠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让新时代的技能工作者,不断传承工匠精神,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技能工作中来。”作为一名“80后”劳模,泮延镇对工匠精神有了深刻理解。如今,泮延镇从事一线焊接工作已有17年,也带领着一支复合型的焊接队伍。他说,要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大家,带着队伍一起进步。


上一篇: 学习强国:劳模精神|李林娟:坚守37年 用匠心“抛光”人生(2020年6月7日)

下一篇: 张家港日报:简讯(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