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信息日期: 2018/11/5 浏览次数: 1886
手机阅读和分享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失业过一段时间,后来找了个差强人意的工作,人际关系简单,工作轻松,当然收入也就那样。几个月后,她跟我说,她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月从不多的工资里省下一笔钱,存起来做旅游基金,每三个月出去旅行一次。我听着,但是内心不太以为然,因为她计划每月要存的钱,大概是她收入的一半,而她每月还要养车,加油,吃饭,追星。。我觉得她这个计划,是一个彻底的空想。
后来我也换了工作,越来越忙,渐渐的联系也少了很多,只是偶尔在朋友圈看到她发的各种照片:有人迹罕至,还没有被破坏的绿草清溪;有大漠孤烟,穿着民族服饰的潇洒背影;有烈火烹油,人声鼎沸青春逼人的演唱会现场。所以她真的遵循并实现了自己的计划,而回顾我的那段时间,只是格子间的焦头烂额甚至蝇营狗苟。我为我之前对她的怀疑感到不好意思,更为了自己的生存状态而羞耻。
说了这么多,我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变成了一个说走就走,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追随凯鲁亚克,追随海明威,感受一点先贤的思考和迷茫,哪怕做个到此一游不求甚解的游客,至少走出去了,这样的人呢,并没有,一切都没有变化。
那时候我可能23,24周岁的样子,无聊的会议上,在记事本上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是想来也好笑,我并没有去过诗里面凄凉的巴山和楚水,所以写下这句诗,简直是对自己的双重鄙夷。
现在,我比那时候又虚长了几岁,也像模像样结了婚成了家,生活向着一个更大的虚无滚滚向前。很奇怪,在工作上,自诩很有行动力的我,在工作以外,对待生活的方式却是无尽拖延和得过且过。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明明有那么多的主意,明明有那么多的方式,我只会让它们停留在脑内阶段。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挣脱桎梏藩篱,做一个在路上的人。因为我知道,那些在路上的背影,他们的内心没有害怕。
(作者:道康宁 杨丹)
上一篇: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下一篇: 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