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浏览次数: 1851    手机阅读和分享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公司组织的张家界--凤凰旅游回来。凤凰一直是梦寐想去的地方,源于高中时的一篇课文《边城》,想去感受一下那静谧的慢生活。虽然后来重新看了小说才知道沈老笔下的边城是在茶峒,并不是在凤凰,但是依然挡不住我的向往。但是这次去了趟回来,比较失望,我去的顶多算跟团旅游,谈不上是旅行。想看的东西没有看到,想感受的也没有感受到,所见所闻都是旅游所谓的景点想让你看见的东西:哪哪儿都是人。称得上景点的地方,全是人人人,压根感受不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度娘上的照片都是那么唯美:夕阳染红了沱江水、跳岩上小情侣牵着手小心翼翼地走过、静谧的沱江水映衬着岸边的吊脚楼、夜晚吊脚楼边挂着的灯笼在沱江里投下影影绰绰的倒影。。。而我们现实看到的,貌似只是普通河流的一段,加上河岸两边都长得一样的旅馆、饭馆和酒吧,唯一不同的就是名字。再翻书看看作者十年前去看到的凤凰,那时候还是原汁原味的凤凰,十年过去了,我看到的已然是凤凰商业街了。这种失落感,不言而喻。

有句话说的好: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出去见得多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于世界的了解就会不一样,慢慢的自己对事对物对人的看法就形成了自己个人的独特风格。这就是旅行的魅力,正如作者所感受的一样。去到一个地方,观赏一下自然景色,拍点照片,回来写两句感受,这种事情谁都会,但是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过去了就过去了,留存下来的顶多就是一些照片还可以让人有点印象。就如最近几年旅游团的编的短句: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地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简直形象的不能太形象了!但是作者的旅行之路,就是不一样,在他的旅行中,自然景色只占一小部分,不是全部,占更大比重的,是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是旅行途中见识了自然景观以后回来自己再啃这个自然景观背后的人文背景文化,是旅行途中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种人身上的经历与故事,是作者自己在旅行中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这是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经历过,回过头来想想,都是自己的财富,不管什么时候想起,都不会褪色。这,才是旅行。

去年也蹭热度,出国去了一趟泰国,但是现在想想,能想起来的东西真的是少之又少,因为是跟团出去的,所到之处都是著名景点,所见居然都是大天朝人民,听到的也都是母语,同行的人戏称:这次出国一点压力都没有,连最担心的语言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一开口,大家都能懂。去个大皇宫,走了一遍,至今也还是分不清楚那么多宫殿有什么不同,去一个沙滩,所见都是穿着泳衣、忙着自拍的中国大妈,吃饭的地方更是特意为中国游客搭建的大棚。出发前做的各种美食的攻略,一样也没有吃到,真的是相当的遗憾。这样的旅程,确实是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相反,前几年跟朋友自己去的乌镇,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们没有跟团,自己安排坐车、吃饭和行程,所谓的行程无非也是漫无目的的到处瞎逛,碰巧的是我们两个人性情比较像,喜欢的东西也都差不多,有那么一丁点的文青情怀。乌镇作为旅游热门景点,也喧闹,我们就避开喧闹,早早的起来,租一条船,静静地在小镇的湖里游着,早上的乌镇还是不喧闹的,很安静,坐在船上能听到岸边人们的轻声细语,看着船家的船桨在湖里静静的划出一道道的水印,中途还能碰到小船来给湖边的饭馆送当天的备菜。。。那种早上的静谧,现在还记得。

看作者,在成为职业旅行家之前,也是经历了现实生活里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工作、家庭等等,也经历了很多梦想与现实的纠结与矛盾,最终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之下,伸手触摸到了他梦想的样子。然而在现实生活里面,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条件或魄力,大多数人都是在现实里面循规蹈矩的活着,为了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在生活里奋斗着、挣扎着,甚至是将就着。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在这平淡的生活里,努力过得多姿多彩些,多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别处的风景,让自己的心更加丰满些。世界这么大,总归要出去看看吧。这,便是咱们这些业余旅行者能做并且可以做到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旭化成 屈冬静)


上一篇: 在路上

下一篇: 我的志愿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