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要传承清明家风
信息日期: 2019/4/3 浏览次数: 150
手机阅读和分享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取得实效。随着清明临近,全国各地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如今,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的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祈福、音乐、朗读等诸多绿色环保的方式取代,文明祭扫新风扑面而来。为保障祭扫有序进行,各地还纷纷推出便民保障措施,引导市民安全、文明、有序地进行祭扫。(4月2日 中国文明网)
春分过后,清明将至。清明节,可谓是“身兼数职”,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清明节由来,《岁时百问》解读:“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唐代诗人杜牧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扫墓作为传统习俗,网上有“为逝者献花留言,向不朽致敬”活动,网下有机关单位一般进行革命先辈扫墓仪式,家家户户给祖先扫墓祭祀活动,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先辈、慎终追远。
其实,清明节真正的意义在于传承清明家风。清明之“清”,在于清洁奉公,清白做人。特别是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明之“明”,在于明白是非,明确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干铺筑光明的康庄大道。清明节,各种类型的人进行扫墓祭祀,许下奋斗的美好愿景,不忘初心再出发,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清明节,我们在注重有仪式感的过节方式时,最重要的是透过行为本身,深刻领会弘扬清明家风家训的力量。传播和弘扬清明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激励自身坚定信念和目标,鞭策身边人,共同携手,奋斗不息,走得更加坚定、自信、有力。最基本的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引领、带动和影响周围人过一个更加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清明节;同时引导好家庭成员要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通过祭祖的意识做好家风传承。
清明节,我们需要的更多是静心思考,思考节日本身对家风传承的内涵。回望逝去的历史,先辈们为我们铺好了前行的路。道路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需要我们在逆境中重生。靠新时代的勇气担当,靠做任何事情的细致认真,靠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发扬,这些都是清明节留给我们的“考题”,需要人人参与,同心协力交出一份满意的“清明答卷”。(转自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 保护绿色 留存希望
下一篇: 让“实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