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悠悠乡里 梦回最美塘桥

    浏览次数: 188    手机阅读和分享

一条清澈见底的河,几条宽敞平整的路,青瓦白墙,幸福人家,铺展开一幅塘桥镇村庄建设的美丽画卷。郭家宕、水渠组、桃源里……这些村庄散落在这秀美风光中,各展风采。2018年,塘桥镇确定13处美丽村庄建设点位,涉及农户535户,进一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升村庄人居质量,打造专属塘桥古镇的别样风光。

青山绿水留乡愁

路过一面长达二十几米的彩绘墙,饱览了四季乡村美景,便进入了塘桥镇巨桥村内。村里屋舍俨然、错落有致,村民家的外墙被统一重新粉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抬头看去,尽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旖旎风光。

何以留乡愁?大抵是靠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依恋。塘桥镇爱卫办主任潘益丰告诉记者,2018年镇上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河坡整治、垃圾清理、河道疏浚、违章整治等方面工程项目;新增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护栏约550万米;投入30万元实施墙体文化彩绘以及文明乡风氛围布置;投入60多万元,实施拆除破败空心房、平整复耕、改造公厕等。巨桥村旧貌换新颜,就是塘桥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村里有条内河,名为“臭泾河”,河如其名,又脏又乱,臭气熏天。2018年7月份开始,巨桥村进行了彻底整治,一面清理河道,更新水源,进行沿河驳岸浇筑,一面又重置了村庄污水排放系统,实行雨污分离,从根源上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记者看到,村民们或沿河散步,或淘米洗衣,好一番闲情逸致。村民王菊英激动地告诉记者:“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路宽敞了,环境也变好了,一吃完饭我们就喜欢沿着河岸的步道散步,大家来往也更加密切了。”

历史文化最滋养

鹿苑古镇,巨桥村旁,古石桥弘济桥在夕阳的余晖中尽显庄严肃穆。

塘桥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各类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在全市都名列前茅。这座修建于明代天启五年的弘济桥,目前已经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以其为界,桥西是老西街,聚集钱昌照故居、鹿苑名人馆等主要景点,桥东为老东街,充满村庄生活的烟火气息。

塘桥镇一面打造特色旅游景点,重新规划古镇建设,一面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保护历史遗迹。“美丽村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整改不是一棍子打死,历史文化是对村庄最好的滋养。尤其是对待弘济桥这样的文物,我们要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貌。”潘益丰说。

在巨桥村走一遭,就不难发现塘桥镇的“良苦用心”:村间道路采用了传统石板与现代透水混凝土相结合,既让道路变得平整,又不乏原本的乡间情趣。行至一处低矮的旧屋前,巨桥村村主任钱国群停了下来。房子并未粉刷,陈旧而坚固,砖瓦上还泛着青苔。他告诉记者:“这栋房子大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了,也可能在更早之前,具体时间也说不清,这样的活历史,我们就得好好保护它。”

优化产业富民生

告别“小散乱”,拥抱“绿富美”,农业新产业涌现。塘桥镇历史文化深厚,产业基础好潜力大。近年来,各村发展逐渐显示出了“旅游+”的趋势。

2018年,毗邻永联小镇的蒋家村也有了“大动作”。村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庄农业优势,将田园风光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力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整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春种秋收的农事、熟人社会的氛围,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蒋家村民风淳朴,田地广阔,别有一番田园风情。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吸引更多外客,村里建设美丽村庄的第一步,落在了基础设施上。离村头百米开外,钢村路纵贯蒋家村与永联村,亦是蒋家村通向外界的交通要道。“以前大概就2米宽,坑坑洼洼的,重建后会变成6米宽,这样行车更加方便。路边我们还建造了一个休息区域,村民们可以来跳跳舞,或者茶余饭后聊天休息。”村委副主任殷卫武介绍说。

此外,村里还重新修整了河道。大圩南河长达1500米,环绕着村庄。拓宽、驳岸、清理,建设健身步道,历时5个多月,这条“护村河”已经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把交通和环境质量提上去了,我就鼓励村民们一起做民宿,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殷卫武说。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拂去悠悠岁月的尘埃,接轨日新月异的当代,“美丽村庄”在塘桥镇各村落地生根,深刻改变乡村面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以说,一个村庄变美的过程,正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关注民生福祉最好的见证。(蔡洁)(转自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 从《流浪地球》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下一篇: 志愿服务:寒假中的暖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