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引领中国好人村
信息日期: 2018/12/28 浏览次数: 133
手机阅读和分享
黄子能是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西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在外出旅游时跳海勇救坠海女孩,曾于2016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多年来,他不但自己以“中国好人”为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尺,还在乡村建设中不遗余力的推动“好人文化”,让西浦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好人村”。(2018年12月26日 中国文明网)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中的一句话演变为一条成语。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义”,见义勇为、急公好义、义不容辞等成语,都是倡导人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关键时刻要站出来、有担当。受雷锋精神熏陶的一代中国人,大多有好人情结、英雄主义,青少年时期种下的道德教养的种子,在关键时刻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进而拯救他人、实现自己、感动社会。“如果坠海女孩在我面前沉到海里去,我会一辈子生活在阴影里”,有了这样的信念,黄子能,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已经两次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下水救起3人,他入选“中国好人榜”实至名归。
黄子能是村里的一把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带领村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他的职责所在,更是他的使命担当。挖掘地方文化,推出七百年历史的古碉楼和黄氏宗祠,发展乡村旅游;引进爱心企业,对村民的大米、蔬菜、鸡、鸭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包装、营销,让村民逐渐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当村民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随之而提高。“中国好人村”打造好人品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子能是“中国好人”,但良好的社会环境靠几个人难以形成,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并形成风气。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口碑,打造好人文化环境:用龙门农民画的方式画出在村里惠州籍“中国好人”的肖像和事迹,设立好人展示墙、好人榜、好人馆、好人长廊,设立好人基金、好人集市,修建好人公寓,生产的大米也叫“爱心米”。每卖出一袋5千克包装的爱心米,将会向西埔村委会捐助8元,作为村委扶贫基金,用于扶贫开发事业。
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对遇到困难和危险的人帮上一把,这是黄子能做人的信条。在他的带领下,“好人文化”不仅是西埔村的名片,西埔村的村民们也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好人村”的力量。凡人善举比比皆是,助人为乐更是蔚然成风。(程建权)(转自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 尊重普通劳动者社会才能更和美
下一篇: 技术点亮教育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