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点亮教育新希望
信息日期: 2018/12/24 浏览次数: 103
手机阅读和分享
这两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刷屏。文章讲述了“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产生交集的故事。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学生能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而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学校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光明网12月13日)
中青报这篇关于共享教育的报道,再次将直播教育推广到大众眼前。当“阻断贫穷最好的机制就是教育”这一理念日益成为共识,有此而来的“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共享”也作为教育发展中现实且棘手的难题带来了广泛的讨论和不断的探索实践。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借由一块屏幕让“平行的两条线”产生交集成为现实,让大家看到了教育新希望的光。
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若是仅靠人力传播还是难以实现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借助网络的直播教学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有效方法。以技术的普惠性让优质教育得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化的配置,给那些生活在教育资源少但是非常努力的孩子们一个追上大城市孩子的机会,让身处“鸿沟”两边的学校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不断催生教育水平的提高,真实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有教无类”,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向,带来了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直播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有眼界的拓宽和心态的改变。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远程教育了解外面的世界,接触到多元的未来,思索自己的方向,有了美好憧憬和奋斗目标,凭借内在动力和正向激励先从思想上走出了贫瘠的山村,打开了梦想空间,改变了闭塞的青春……虽然线上教育资源共享拉近了信息交流的距离、弥补了资源配置的不均,但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发挥作用依然离不开线下老师结合实际的引导规划和查漏补缺。线上的远端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思维,线下的因材施教则是提供了基础的学习方式保障,但“成功的复制”更需要的还是学生本人的耐心和努力。
“大道不孤,应有济世之心”,虽然在现阶段真正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但互联网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给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带来了教育的新希望和新可能。也许天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但多些公平的窗,相信梦想总会照进现实。(杜印志) (转自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 中国好人引领中国好人村
下一篇: 致敬改革先锋 担当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