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中要保持“会阅读”的能力

    浏览次数: 55    手机阅读和分享

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阅读场景的深刻改变,但通过读书沉淀思想进而形成系统思维的人生成长规律不会变。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8月31日《北京日报》)

义务教育开展几十年来,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尤其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可能认为自己在阅读方面没有问题,不然怎么会穿越拥挤的人潮,挤上大学的独木桥呢?如果时间倒回十几年前,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处在“注意力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提升能力的最重要凭借手段。

但在数字化统治一切的今天,人们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统统被征服,我们不得对阅读力重新审视一番了。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消遣方式也比较单一,报刊杂志、厚厚的文学作品等成为我们开阔视野、眺望远方的最主要渠道。但走进数字时代,一切都变了,纸质阅读不再是人们消遣的首选。飞行中、地铁里、公交站、床榻上,早已没了书籍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移动数字产品。而且,各种新媒体也在迎合这一趋势,每天推送大量“短而小”的碎片化文章。数字产品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掉了深度阅读的能力。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恐怕并不是所有人都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擅长阅读,尽管他可能受过精英教育。前些天,我参加单位一个入职培训,期间有一次模拟测试,发现很多同事在考试不多久就交了试卷,但分数并不理想。问其何为,大多数人不是因为不会做题,而是因为无心阅读。习惯了浩如烟海的碎片化海量信息,习惯了“一目十行”式的浅阅读方式,一旦遇到需要思考力和注意力的文字,就会产生障碍。

在数字化浪潮中,“会阅读”是一种能力。对于读过万卷书一代人来说,再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或许是一种讽刺。但事实证明,我们不得不重新去认识和讨论阅读的意义。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反对科技进步的保守派,我非常愿意看到科技推动进步力量的成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科技的副作用保持警惕。“能阅读”和“会阅读”是两个概念,前者让我们的生活保持趣味性,而后者却能塑造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推动文明的进阶。

因此,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既要接受新阅读方式带来的便捷,也要保持会阅读能力,从而在浩瀚繁杂的信息中把握精神的航向。(徐云方) 

上一篇: 礼遇“有德者”,让平凡善举“温暖蝶变”

下一篇: “礼让”让出城市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