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红帽”到“夕阳红”
信息日期: 2018/3/15 浏览次数: 1660
手机阅读和分享
春有百花夏有月,秋醉凉风冬飘雪。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念念不忘。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更是如此。人类社会什么最美?孩童天真的笑脸、老人感动的泪水、全家温馨的背影……然而,世间没有那么多完美,有许多缺憾,存在各个角落,虽然不完美,却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血肉,不可剥离。然而这些缺憾的存在,却也使得人类文明这棵大树,又开出了一朵璀璨的花: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提出者是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听起来很大,但却是由一个一个平凡的人共同书写,由一点一滴的小事共同凝聚。2012年我第一次接触志愿服务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在团队负责人的安排下,负责一个青少年活动的现场协助工作。时隔多年已经不记得很多细节,但却能清晰地想起当时孩子们欢快的模样。因为大部分是新市民子女,平时缺少沟通和表现的平台,于是社区组织了一场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平台,开展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展现自己,激发自信,消除区域隔阂,促进社区融合。活动中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欢喜。虽然只是三五志愿者、简单的一场活动,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是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善意和关爱,远比送一块糖果来得甜蜜和有意义。
这是志愿服务带给我的第一次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志愿服务接触的次数越来越多,角色也在不停的转变:旁观者、参与者、组织者……在一次次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证过各种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总是会在我脑海中闪现:一顶顶红色的小红帽、一件件红色的小马夹,穿梭在城市或乡镇的各个角落。于是孤寡独居的老年人有了干净整洁的起居环境,失聪失明的儿童有了真诚的朋友,身患残疾的居民得到了贴心的照料,混乱的街道井然有序,人人口中讲起了文明……不得不说,志愿服务使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温暖。
几年前,当我们看到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搀扶老人过马路,许多人会驻足观望,眼中是好奇。现在,我们不再惊讶,因为我们知道志愿服务已经在我们这座城市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尝试去参加志愿服务。在我身边的好多人,第一次做志愿者的时候,还是单身,做着做着,有了家庭,做着做着,有了孩子,做着做着,孩子也成为了小志愿者。这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当我们懂得奉献、懂得传递友爱,那我们就能互相帮助,就能共同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就能得到传承。
随着志愿服务的遍地开花,志愿服务的形式和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帮扶弱势群体,到如今各领域、各个层面的提升,让人眼花缭乱。无口厚非,这是发展与进步,但是如同社会发展一样,志愿服务的发展也不可能完美。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志愿服务百花齐放的时候,大概也不能不冷静地思考一下那些缺憾的地方。
曾经有一次偶然碰到两个志愿者上门进行独居老人的服务,他们在老人家里自顾自闲聊了一个小时,临走之前让老人签字以示确认。这样的服务,我不知道志愿者是为了什么,浪费自己的时间,更辜负了别人的感情。这大概只是万千服务中的一点污渍,但却给整个志愿服务摸了黑,更有甚者,为了入职、入党、入学,草草应付,敷衍造假。这不仅违背了志愿服务精神,更刺痛了其余大部分优秀志愿者们的心。对于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志愿者,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深感质量的总要性,如果不能坚守志愿服务的初心,那么即使嘴里喊着奉献,也无法让人感到温度。依然还是那句“言传不如身教”,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
希望有一天走在马路上,不再看到“小红帽”搀扶老人过马路,而是不管谁的步履蹒跚,身旁的人都愿意伸出手。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志愿服务的心,还需要小红帽吗?!当我老了,你的孩子愿意搀扶着我;而当你老了,他的孩子愿意陪你唱一曲《夕阳红》……当我们都举起双手,可以环绕成一条巨龙;当我们都敞开怀抱,可以温暖整个地球。人类文明的进步,少不了志愿服务的添彩,志愿服务的温暖,需要每一双手呵护。有他,有我,有你……
(作者:东莱办事处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