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我心,与“愿”同行
信息日期: 2017/11/28 浏览次数: 1651
手机阅读和分享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以笑回报你。播下一粒志愿的种子,收获的将是灵魂的闪光,道德的花香。
——题记
失独老人,一个有些陌生的词汇,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他们也就被称为“失独老人”。难以言尽的失独之痛、难以启齿的生存窘状、难以承担的社会责任,三座大山压得每一位失独老人步履维艰。陆奶奶,就是这样一位失独老人。
陆奶奶名叫陆巧妹,是我们大新村的村民,曾经她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她这个年纪,本该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但是,本已遭受丧夫之痛的她,独子罹患抑郁症,在春节期间自杀,这一沉重的打击,她却再也无法承受。这一噩耗,也摧毁了她对生活的信心。一月难见一次面的儿媳,仍在上学的孙子,生活贫苦,失独之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大新村志愿者们与陆奶奶的联系已经持续了两年,她儿子去世的隔月,志愿者们第一次踏进她家的时候,一股破败,衰落之感充斥着大家的耳鼻。之前,大家对她的经历早已触目惊心,而身临其境又是一番感触。老人颤巍巍地打开门,请我们进去坐坐。久未打扫的屋子,可以看出还保留着她儿子生活的痕迹,想必老人不时触景生情,肯定痛上加痛吧。
“必须让老人走出阴影。”这是志愿者们当时燃起的斗志与目标。大家和陆奶奶拉起了家常,谈起了她还在读书的孙子,陆奶奶暗淡的眼神中又泛起了光芒。谈起孙子,说到他的正直、乐观与善良,陆奶奶眼角泛起了涟漪。只要孙子能成才,她的生活就还有希望,还有盼头。
收下慰问物资之告别后,和志愿者们第一次相遇就结束了。但是缘已经结下,“一枝一叶总关情”,逢年过节的拜访,让过节不再是过劫;隔三差五嘘寒问暖的电话,让温暖悄悄蔓延;物资与帮助,志愿与真情,改变了老无所养的明天。
志愿者,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充满了温情与感动的名字,在这个名字的召唤下,许许多多有着相同情怀的人聚集在一起,散发他们的光和热,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丝温暖,为这个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方式多样化,志愿服务范围与影响力的扩大,是我们村社区志愿服务的完善的方向。下阶段的社区志愿服务,我们更应该做到:一、加强宣传,利用社区的各种渠道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最大限度地营造社会舆论环境,不断提高百姓对社区自愿服务的认识。同时,要努力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二、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于一般成员要培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三、成立村志愿者服务站,设立常驻党员干部进行联系与管理,设立结对子,多帮一等志愿服务模式,让志愿服务常态化,让平常日子里志愿者服务不再变得冷清。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意识的提高,奉献精神不断在社会人群中升华。志愿者们活跃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他们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参与扶贫济困,敬老爱幼等公益活动,把志愿活动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爱的信念越来越坚定。正是这些志愿者为社会建设发展付出艰辛、汗水甚至一生,如同一座丰碑,激励和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他人不流于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如此尔矣。
志愿服务不论大小,反馈的都是一种内心的升华,这就犹如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无偿献血,使垂危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跳动的心脏就是献血者最鲜活的余香;捐献角膜,使眼疾患者得以重见光明,明眸映照出的美好的世界就是捐献者最迷人的余香……社会的和谐就是最浓郁的馨香,漫洇开来,整个世界将会一片芬芳。
每位志愿者之于社会,无异于沧海一粟,而正是这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构成了波澜壮阔。社会需要志愿者,人类的发展需要志愿者。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身上也需要具有这种志愿精神和信念。青春有限而短暂,不容虚度,我们更应竭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涵,让志愿服务活动具体化、有效化,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不让青春付水东流。
(作者:大新村 蒋恩泽)
下一篇: “爱暖”带给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