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东:一颗匠心助行业蝶变
信息日期: 2017/6/21 浏览次数: 584
手机阅读和分享
工作中的陈旭东
陈旭东,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旭东,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木材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建成全国最大的木材标本馆,曾获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24年来始终奋战在张家港进口木材检验检疫一线,努力钻研木材鉴定技术,痴心科研、醉心科普、热心科服,为张家港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阔叶材集散基地”全情付出。
他,先后领衔制定了将近70%的国家标准,构建了木材鉴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其中两项国标填补国内空白,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他编著和主审了《进口木材原色图鉴》、《家居装潢木材原色图鉴》、《木材鉴定图谱》等专著5部,其中《进口木材原色图鉴》15次再版,销售量达到2.7万册,成为世界各国木材贸易地区最受欢迎的一本专业工具书。
他,经过长期积累,带领团队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木材标本馆。同时,作为木材系统内外有名的木材鉴定专家,每天,他都要耐心地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求助电话。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木材实验室主任陈旭东,为答好“创新四问”,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陈旭东的身上,有一种“匠人气质”。他被同事誉为“完美先生”, “在工作上,我喜欢较真,有时近乎苛刻,我总想着尽可能完美一些。我喜欢钻研技术,我知道,在实验室搞技术就需要精益求精,来不得一点点的马虎,否则就会影响工作质量,也会给自己和他人留下遗憾。”陈旭东告诉记者。
在编著《进口木材原色图鉴》这本书的前后5年里,陈旭东先后收集整理了221个世界各地的树种标本,拍摄了原木图、横切面宏观构造图等1000多张照片。为了获得一个典型的、清晰逼真的横切面构造图,他进行了上万次的徒手切削实验,经历无数次的手指受伤,最终成功地掌握了硬木和软木切削的经验技巧,用改良的刀片和切削角,用1~2刀就可划出一个光滑完美的横切面,其完美的图片效果至今还无人超越,从而让这本书具备了艺术和文化“气质”。
在后期的文字编写和校对阶段,陈旭东对文稿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全书有10多万字,其中不乏拉丁文名、英文贸易名等专业词汇,他自己花了3个月的时间,逐字逐句校对了3遍,发现了许多文字差错,也厘清了许多学术上的纷争。为了尽可能减少差错,他又将书稿一一寄给几个权威专家进行审稿。陈旭东说:“为了万无一失,我同时又将文稿发给身边的同事,请他们帮着仔细勘误,就这样,我拿着经过10多遍校对的文稿,送到了上海科技出版社。”至今,上海科技出版社的魏晓峰总编对陈旭东还一直赞赏有加:“这是我接触到的最完美的书稿,要是作者都像陈老师您这样,我们就要失业了!”
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五楼的“旭东劳模工作室”,墙上悬挂着30块荣誉铭牌。透过这些,我们触摸到了陈旭东24年来清晰的职业脉络。
习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这么多年来,陈旭东在刻苦钻研技术的同时,不忘初心,热心科普事业,先后拍摄木材科普宣传片、编写《入木三分》等科普读物,建成全国质检系统首家质检科普基地。如今,该科普基地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3000人次,特别是在面向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方面,打响了品牌。
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近日联合发文,表彰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质检系统唯一获评的单位,这里面离不开他的功劳!
陈旭东告诉记者,很多朋友喜欢叫他“木痴”,“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别号‘黄大痴’,他的《富春山居图》,价值连城。由此我也认识到,要当好一个‘木痴’,也许一辈子也不一定够用!”
上一篇: 王胜:一把焊枪“点亮”工匠人生
下一篇: 董红:以匠心,铸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