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以匠心,铸好戏
信息日期: 2017/6/21 浏览次数: 2158
手机阅读和分享
董红(右)为小演员们纠动作、讲戏韵
董红,2012年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董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现任张家港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董红主攻锡剧姚派花旦,代表作品有《三三》《一盅缘》《梁祝》《荒唐王爷》等。
格言
以匠心,铸好戏。这6个字,恰是董红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舞台上的董红,扮相秀美俏丽,唱腔婉转动人,水袖飘飘,身段优美,举手投足皆是戏;舞台下的董红,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一出好戏煞费思量,反复琢磨剧本、练习动作。舞台上的董红,是人们所熟知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舞台下的董红,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勤勤恳恳地做着“艺术匠人”。
锡剧《一盅缘》的大获成功犹在眼前——这出董红及其团队精心排演的大戏夺得了江苏省首届文华奖最高奖“文华大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诸多奖项,起点更高的另一出锡剧《三三》又博得了满堂喝彩。今年 4月初,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滚动资助项目名单正式出炉,《三三》榜上有名。
“《三三》的剧本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提高。”尽管这出精品锡剧早已收获如潮好评,作为负责人和主演的董红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改善的细节。事实上,从2014年筹划将沈从文的原作改编成锡剧起,《三三》的剧本就已经改过几十稿,几乎每一次修改,董红都会和编剧进行反复地沟通,“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打磨、反复否定自己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推翻和巩固。”
剧本是一部戏的底子,而演员的演绎则赋予一部戏的灵魂。董红被各位专家异口同声“钦点”为最适合演绎三三的人,责任重大,她迎难而上,扮演天真烂漫的少女三三。董红反复阅读原著,了解沈从文的创作背景,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书中的文字能够将心理描写刻画得惟妙惟肖,但如果呈现在舞台上,就必须通过动作、神态来反映内心的心理变化。”董红在摸索中进步,对角色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比如一个主人公无聊踱步的动作,为了表现出角色的百无聊赖,董红将动作设计成沿着马路边沿徘徊,走的时候还带点儿小女儿情态……
很多时候,董红总是在思考、琢磨。她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然后以一颗工匠之心对其反复琢磨、加工,使其日臻完善。“其实每个匠人都有一套基本的法则,舞台上也有一套基本的法则,我们需要不断地用这套法则来约束自己。”董红说。
这些日子里,为了心中的艺术梦,董红一直很忙,刚刚结束(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加坡站的推广,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南京参加江苏省艺术基金的答辨。过些日子,她还将前往上海戏剧学院参加国际导演大师班的培训。
除此之外,董红还需要为即将在张家港举办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做准备。“今年我们作为东道主,准备了多个节目。”孩子是锡剧的未来,董红亲自为小演员们纠动作、讲戏韵。艺术需要传承,锡剧的幼苗能够向阳生长,越长越好——这也是董红作为一名艺术匠人的殷切希望。
上一篇: 陈旭东:一颗匠心助行业蝶变
下一篇: 邱惠琴:面团在她手中有了“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