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延镇:用汗水和技术展现“焊工状元”的风采

    浏览次数: 95    手机阅读和分享

 

200310月,泮延镇以一名电焊新手的身份来到了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工作,那一年他18岁。在这之前,泮延镇刚刚在上海完成了历时6个月的电焊操作专业技能培训。十年后,他被评为“苏州高技能重点人才”、“张家港职业技能状元”、“苏州职业技能状元”、“苏州高技能突出人才”。20144月,在第二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企业职工组三等奖,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初来港城时,他刚接触电焊,10多年的磨砺,让他成长为一名电焊高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之花”只有用坚守和奋进浇灌,才能愈加鲜艳夺目。

    从事电焊工作10余年,泮延镇给这份工作总结了三大“折磨”:高温作业,弧光灼眼,工作强度大。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个电焊工放弃这份工作强有力的理由,然而要坚持下去,并且越干越出色,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电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每天高强度的电焊,让泮延镇的双眼夜夜灼热流泪,高温环境让他常常流汗到几近虚脱,“站不是站,坐不是坐”的操作姿势又让他浑身酸痛……几个一起学艺的工友接二连三选择了放弃,因为“这个行当实在太辛苦”。在好多个被刺痛惊醒的深夜,泮延镇用凉毛巾捂着双眼,辗转反侧,却也暗自下定了决心:“既然要凭技术吃饭,再苦再累,也得坚持。”

如今,泮延镇总是这样告诉他的同行和后辈们:“学技术要做到学三门,会两门,精一门。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傍身。”焊接每件产品,他都要做好焊前准备工作,仔细琢磨怎么确保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成形,同时充分利用焊缝的各种位置,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捷径,他利用业余时间,找材料,苦练基本功,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仔细观察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操作,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技术和经验上不断地成熟和进步。

  2005年夏天,单位为潮州某电厂赶制30个锅炉。因为工艺的需要,每一个从车间出来的成型锅炉都必须在150摄氏度的温度下完成相关点位的电焊操作。8月份的港城,酷热难耐,车间里的温度已经接近45摄氏度,何况是要“贴着”高温的锅炉作业。“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身体和锅炉的距离大约在20cm左右,就和大夏天在灶前烧火感觉一样,非常热,几个女同志都热哭了。” 泮延镇说道。那批货,泮延镇和同事们整整干了10天,提前一周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在一起走进单位的26名电焊工中,泮延镇是从中冒出来的第二个带班班长,手下管理着三四十号人,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他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技术过硬了,泮延镇开始琢磨着看看外面的世界。“想通过比赛锻炼一下技术,向高水平的同行们取取经,掂量掂量自己。”2012年,他瞒着单位,偷偷报名参加了“姑苏杯江苏省第一届技能状元大赛苏州地区选拔赛”。“当时对自己的技术到哪个层次了还不是特别有把握,担心得不到好的成绩,所以没有告诉单位。”泮延镇“耍了个小心机”。小试牛刀,这次选拔赛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尝到了“甜头”,泮延镇只要逮着空,就放弃休息一头扎进单位的电焊实验室练习技术。“一个动作常常反复操作几十遍,直到自己觉得完美才肯罢休。”泮延镇笑着说。

  于是,更多的荣誉向他飞来。20135月,泮延镇参加我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企业职工组电焊工类第一名。同年11月,泮延镇参加苏州市首届技能状元大赛,荣获电焊工类第一名。在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中,凭着他坚毅的努力与辛勤的汗水,一举获得企业职工组三等奖,一圆他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梦想。

上一篇: 一条流动的城市文明风景线——记港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10路公交班

下一篇: 周瑞勇:他是企业的“好参谋”,又是职工的“知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