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孩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信息日期: 2015/12/31 浏览次数: 165
手机阅读和分享
袁海燕,女,31岁,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科技创业园联合工会副主席。
袁海燕同志目前任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科技创业园联合工会副主席。自2013年6月进入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科创园后,就一肩挑起了园区区域党建工作及工会工作,从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到4年的社保专员,转而负责辖区内企业的工会及党建工作,她一切从零开始,积极争取实践操作机会,虚心向前辈请教,跑遍了园区内的每一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及工会主席进行沟通,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成为了企业及职工信赖的“娘家人”。袁海燕也获得了“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劳动社保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秀协理员”、苏州市“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冶金工业园(锦丰镇)优秀党务工作者、张家港市先进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科技创业园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由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总工会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中心占地1200多平方米,内设有职工培训室、健身房、职工心语室等,全方位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服务。自2014年1月正式挂牌运作开始,短短一年多时间,共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服务职工4000余人(次)。不管是企业要组织活动,还是职工想要寻求帮助,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科创园工会,找科创园职工服务中心,这里已经成为了园区企业和职工的“大本营”。这其中,袁海燕做了大量工作。
去年八月,园区工会举办乒乓球赛,吸引了众多职工参与,由此成立了科创园区的首个兴趣社团。针对科创园区域内年轻职工较多,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偏少的情况,袁海燕充分发挥党工共建优势,开展了职工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举行了科创园职工拔河比赛,举办了科创园区域“红歌赛”……越来越多的职工把目光投向了园区丰富的活动。羽毛球社团、舞蹈社团、单车社团等如雨后春笋冒出,在园区工会的组织下,科创园的职工把自己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暑假里能不能为孩子们组织一些活动,丰富一下他们的暑期生活?”去年夏天,科创园工会主席袁海燕了解到,暑假开始后,园区内陆续来了近百名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忙于工作,他们大多只能窝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袁海燕找到德朗能(张家港)动力电池、江苏星A包装、江苏欣荣机械等企业,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系列之“雏鹰雄鸥对对碰”、“阅读伴成长、网络畅未来”等12个项目的活动,并邀请教师志愿者参与引导,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培养留守儿童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受此启发,今年一月开始,科创园工会每周六开展“周末快乐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羽毛球训练、书法教学、音乐美术等培训,目前共有22名新市民职工子女加入了“周末快乐家庭”,每周六,都会有包括工会、企业在内的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陪孩子们度过愉快的周末。“我们招募了10名职工志愿者,3名教师志愿者,为在这片土地奋斗的新市民职工提供安心、放心、暖心的家庭‘后花园’”。袁海燕说。
目前,园区共有企业46家,职工1500余人。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和职工,冶金工业园(锦丰镇)总工会除了给予资金支持,还下派了一名专职工会干部,与袁海燕配合,做好服务工作。
为了摸清园区企业情况,他们挨家跑遍了园区内46家企业,利用一切机会,与企业行政、工会进行交流沟通,获取他们的支持与信任。许多企业也开始积极主动参与工会活动,企业遇到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时,也会寻求园区工会的帮助。今年,镇总工会举办技能大赛,将权力“下放”到企业,由企业自主决定举办哪种类型的技能比赛。得知情况后,就有企业主动找到工会,要求举办相应的技能比赛。
每年年初的招聘会是企业的重头工作,袁海燕把这些记在心上,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找到所需人才,每年年底,她与工会人员就开始走访区内企业,开展服务问需摸排工作,与企业和社保部门进行对接沟通,举办专场招聘会,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去年,德朗能(张家港)公司由于扩大产能,急需招聘一批一线工人,袁海燕得知后,及时联系社保部门,举办了一场专场招聘会,现场招聘到了30多位一线工人,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今年,园区工会创新思路,征集了6名工会志愿者充当招聘会上的“岗位推销员”,在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应聘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达到就业目的。
“有困难,找小员”,这是科创园工会提出的服务口号。“小员”指的就是工会干事们。小到子女上学、就业、生育,大到房产证办理等问题,科创园工会接到了很多这方面的求助。去年年底,陆续有职工反映说园区没有银行取款机,平时取钱很不方便,希望能有个银行网点。袁海燕跟园区党政反映了问题,又与村、社区进行沟通,今年年初,农商行的ATM网点落实到位,方便了职工。
在今年园区举办的七一晚会上,江苏淮阴建设总经理马建新、锦丰水利站和张家港建业建筑公司分别将2000元结对助学金交给了博强新能源职工小杨的三胞胎。今后,这三家单位还将每年出资2000元,直至三胞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捐资现场,小杨的泪眼里,更多的是喜悦与感动。小杨是博强新能源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位新市民,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支持。多年来,企业工会经常给予她各种帮助。家里水笼头坏了、墙裂缝了,企业工会都会及时派人去解决问题。去年,家里要装修,工会也帮了很大忙。年底,企业工会把她的情况上报给了科创园工会,把她纳入了贫困职工救助系统,不仅在过年时为她送去慰问金,袁海燕也时常去看望她,为她解决一些生活困难。“进了博强后,企业工会让我感觉又有了另一个家。园区工会的关心与帮助,我也将铭记在心。”
上一篇: 优质服务真英雄
下一篇: 30年坚守教育一线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