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劳模施亚平——干一行钻一行
信息日期: 2015/5/5 浏览次数: 1526
手机阅读和分享
人物名片:施亚平,1989年生,江苏永钢集团数控加工园数控机床操作员。2013年在张家港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床组的比赛中,获得冠军,被授予“张家港市职业技能状元”;同年被评为张家港市劳模且成功入选苏州市2013年度“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2014年又荣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但对于施亚平来说,他已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游刃有余。技能状元、劳模……人们很难将这些头衔与这个今年才27岁的小伙子联系起来。而施亚平就有这样的“能耐”。
“和数控技术结缘,这完全是妈妈的‘旨意’。”施亚平告诉记者,2006年,他考上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对于学什么专业犯了难,有远见的母亲觉得数控比较有发展前途,就为他报了这个专业。“当时对于数控完全没概念,更谈不上热爱,只是单纯地觉得既然学了这门技术,以后也会选择这个行业,那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施亚平将这个简单诚挚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年时间里,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出去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不少奖项。
但是,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对数控车床操作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2010年,施亚平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一家数控机床企业工作。很快他发现自己的“短板”:市场上需要加工的产品繁多且复杂,而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总有局限性,因此原本自信十足的他出现了不少失误,受了不少批评。后来,他每做一种产品前,都要反复斟酌,不轻易下手。“拿到产品图纸后,我不会急着去做,而是首先考虑用怎样的工艺,编程的过程也要在心里过几遍,直到确保无误,刀具的选择也要配套,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我都会仔细推敲、反复地研究,拿捏不准的就向老师傅学习、请教。”遇到难题时,施亚平就一头“扎”了进去,往往工友们都去吃饭、休息了,偌大的车间就剩下他一个身影在忙碌。
凭着一股勇于钻研的劲头,施亚平的技术得到了飞速提高,2012年施亚平被永钢集团看中,来到现在的数控加工园。数控加工园加工的都是企业在轧钢过程中使用的轧辊,加工难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对施亚平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根轧辊小的价值上万元,大的要几万,一个未合格,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我在编程前都会看好图纸上的每一个尺寸,在编程过程中反复检查,编完之后还会检查,同时在操作的时候模拟运行一下,确保准确无误之后再开始加工。”施亚平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绝不允许自己存在失误,现在,他做的轧辊的合格率几乎是100%。
加工复杂的工件,对施亚平来说都是锻炼的一个过程。遇到图纸编程比较复杂,编不出来,下了班之后他就回家看书“充电”,第二天,他总能顺利解决问题。工作认真细致,加上不服输的劲头,施亚平逐渐成长为车间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