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息时间能否调整改变?
信息日期: 2007/9/4 浏览次数: 329
手机阅读和分享
一家企业推行中午不休息、下午4点下班的作息时间,改变了多年来一线职工早出晚归的局面。对此,有些职工表示不解,认为没必要耗费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新闻事件
本报讯下午4点,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油藏经营管理一区33号计量站大班工人张明义师傅和其他几名工友一起,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班了。这是油藏经营管理一区创新作息时间,为一线职工办的一件实事。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是采油二厂最偏远的一个大油区。多年来,上白班的计量站职工们早7点出门,晚7点到家,一点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的时间都没有。由于一线计量站人员紧张,往往大家轮休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该区领导认为,只有把职工个人的事情办好,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干好工作。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厂领导批准,他们一改以前上午12点下班、下午6点下班的老模式,实行中午不休息,下午4点下班的作息时间,改变了该区一线职工多年来早出晚归的局面。
实施之初,有些职工表示不解,认为以前的作息制度多年来都习惯了,没必要耗费企业的人力和精力。还有职工议论说,是不是领导想做点成绩让上级表扬。
然而这一做法受到了边远计量站班组职工们的普遍欢迎,33号站老师傅张明义说:“我转战各大油田大半辈子了,区里的这种做法,改变了石油石化企业多年来早出晚归的工作局面,让我们一线职工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个人生活问题解决了,心情自然好,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适应中午不休息这一改变,该区还特意从厂里争取到一部分午餐费,解决职工们中午吃饭问题。现在每天11点30分,该区都有专人把午餐送到站上,职工基本上能在12点前全部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会后就开始工作。由于中午是一些重点工号多发期,不下班能够就地及时处理,如果等到下午上班来处理,不但影响了油井生产时率,而且有的大工号直到晚上才能解决完,不利于油井的连续生产。
这样一来,与以前相比,不但工作时间没有缩水,任务没少干,而且节约了车辆成本。细心的职工算了一笔账:每天中午减少两辆大客车,往返行程40公里,就节约近10公升油、气,一个月下来节约油气费用近千元的成本。
此举还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质量。该区单身职工较多,下班早点,除了交友方便外,还可以在区文体活动室内下棋、打球、学习等。家住在油田基地的职工较多,回到基地不再是天黑了,可以安全回家早些做饭。家住厂区的职工则更方便了,每天都有2个多小时的时间处理一些家务琐事。后顾之忧少了,职工们的工作效率也就事半功倍。(赵则阳杨向峰)
■编辑点评
不需要更多理由
改变习以为常的作息时间,惟一的理由只是让职工晚上能早一点回家,做做饭、干干家务、辅导一下孩子。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了众多管理者的口头禅,但到底何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不同的企业中有着怎样不同的内涵,以及怎样才能算是以人为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给予明确的阐释和界定。
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身心疲惫,却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切原来可以改变。文中企业的管理者帮助职工改变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实现了轻松工作、快乐生活。用心思索、大胆创新———这,就是以人为本。
今天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是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尊重人性的基本规律,把人性规律当做我们决定政策、安排制度的重要根据和基本出发点。
改变,不需要更多的理由。世界著名的西门子公司崇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员工”、“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正是沐浴在以人为本的温暖下,利益共享、休戚与共的精神,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