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政策待遇亟待完善

    浏览次数: 1255    手机阅读和分享

“你看,我的想法与政府报告不谋而合,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政策待遇确实亟待完善。”1月28日,吉林省政协委员、四平市梨树县农用物资行业联合工会主席姜涛在介绍自己的提案时显得有些激动,他拿着新出炉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16页中写着“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的字样画上了粗粗的黑线,向记者展示着。

  姜涛认为,技术工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当前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严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在生产中拥有“绝活”、掌握“绝技”者更是屈指可数。一流技术工人的缺乏,影响到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减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阻碍。

  通过深度调研,姜涛发现,本地区的劳动市场高级技工严重不足,需求量比现有技术人才高出大约20个百分点。技工荒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一是技术工人工资偏低。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人薪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甚至有些单位没有给技术工人缴纳五险一金,导致技术工人对工作有怨言、没动力。二是技术工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各方没有搭建规范化的培训平台,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从某种程度上制约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导致技术工人有需求、没应答。三是政府及企业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相关政策不优、企业待遇不厚,缺乏必要的吸引保障措施,必然导致技术工人招不到、留不住。

  对此,姜涛建议,要完善职称等级评定体系。建议由工会组织牵头协调劳动部门,重新出台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工人职称等级评价办法,通过考试考核,分门别类评定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实施技术工人职称等级与薪酬挂钩,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和师带徒等津贴,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提升技术工人从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完善培训提升体系。以全总为核心,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辐射,开展网上技术培训和交流,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手段,提升技术工人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发挥劳模(工匠)的师带徒、传帮带作用,培育和孵化技术工人创新工作室,鼓励各级工会设立技术工人创新专项资金,启动技术工人人才库,建立储备和交流机制,给技术工人发展以更好的资源和更强的手段。

  要完善会企校联动体系。工会协调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通过量身定制课程,适时组织技术工人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和深造,解决文化偏低、结构断层、知识陈旧等问题。同时,工会选树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规模企业接纳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要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工会选聘委托权威性机构,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深入企业对技术工人政策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不达标的不能评为诚信企业,经营者不能评模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要完善人文关怀体系。对有特殊才能、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企业给予安家费,在健康疗休养等方面享受劳模待遇,推荐高层次技术工人参加中华技能大赛和全国技术能手大赛,帮助技术工人家中老人就医养老、并在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照顾。他建议设立“工人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术工人、关爱技术工人、争当技术工人的浓厚氛围,让技术工人有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建设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转自中工网)


 

上一篇: 上海闵行区总为职工打造自己的技能“学堂”

下一篇: 创新服务载体 满足职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