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智:“互联网+”赋予思政工作人格化魅力

    浏览次数: 1342    手机阅读和分享

他们成为有正面意义的网红,得到了网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追捧。这本身就说明全社会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正能量的心理需求是强劲的、深厚的。关键是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更有效融合起来,不断增强影响力渗透力。

“网红书记”来了。薛荣、董国福、徐川等来自企业、高校的党委书记,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讲党课、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现身说法,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了,收获大量好评。在人们通常印象里,一向以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业、正襟危坐的党委书记,竟成为受追捧的网络红人。这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更在情理之中。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移动互联网滚滚热潮,契合了广大网民,特别是90后、00后网生代对弘扬正能量的心理需求。对“网红书记”怎么看,要不要为“网红书记”点赞,怎么涌现更多的“网红书记”,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更好结合起来,值得深思。

“网红书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时势造英雄,移动互联网大潮越来越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社会等很多方面工作都因触网而新生、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也没有理由置身时势之外。

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正在成为常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VR等新技术,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已不再是新闻,“互联网+”不是例外而成常规,企业、高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得以加强,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其有了更多认同感,企业、高校发展也受益匪浅。

随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越来越成为共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互联网变得越来越鱼水相依;更重要的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开了更广阔空间。“网红书记”的出现,在互联网发展新背景下,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意味着突破原先对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化利用,不再是“键对键”的冰冷,而是通过网络视频、音频直播使人看得见、听得到,具有了“面对面”的温度;同时,还意味着原本局限于一个单位范围的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了。

“网红书记”,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趋势下的人格化体现,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具亲和力感召力,走进更多人的心坎,把正能量放大、传远。

要不要为“网红书记”点赞,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这些党委书记不经意间成为网络红人,这不仅是一家单位的好事,其实更是全社会的好事。“网红书记”无意间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其探索实践对于利用网络加强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网红书记”以身说法,敢于涉足网络虚拟空间,勇气可嘉。更可欣慰的是,他们成为有正面意义的网红,得到了网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追捧。这本身就说明全社会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正能量的心理需求是强劲的、深厚的。关键是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更有效融合起来,不断增强影响力渗透力。

创新无止境。“网红书记”在网络开展工作是新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对此应多一些理解、呵护。支持“网红书记”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社会责任,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多做贡献。同时,尽可能为更多的“网红书记”不断涌现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引导有条件有热情的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触网用网,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通网上网下,拓展、延伸、深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贴得更近。有关部门应对他们的创新探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网红书记”不仅在网络虚拟空间,也能在现实社会把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实效,更能赢得人心。(作者系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 丛民:幸福,在沟通协商中绽放

下一篇: 姜颖:坚持以协商协调为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